当前位置:主页 > 学医之旅 >

医学苦旅
栏目分类:学医之旅   发布日期:2009-12-06   浏览次数:

时间过得真快,2009就在一眨眼之间过去了, 2010年元旦那天我是一个人在家里狂看病理生理,准备3周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人需要一个信念,当你为这个信念而奋斗的时候,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在2005年里,我完成了一个全科医生向普外科医生的转变,做我喜欢的
时间过得真快,2009就在一眨眼之间过去了, 2010年元旦那天我是一个人在家里狂看病理生理,准备3周后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人需要一个信念,当你为这个信念而奋斗的时候,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在2005年里,我完成了一个全科医生向普外科医生的转变,做我喜欢的专业。别人会觉得做普外科没有什么好的,确实从一般人的眼里,普外科很辛苦、很脏,在外科中不是什么好专业,但是我喜欢。
      说一个故事,那是在普外科选科实习的时候,我记得是开一个胆囊,主治带一个进修医生开,我和一个女同学分别做二助和三助。后来主治下去了,叫进修医生带我继续,后来进修医生也下去了,叫我带我的同学继续。可是一分钟后,那个进修医生就回来了,说,我这么早下去,主治会怀疑的。我笑了。他穿着手术衣站在我身后看我带我的同学关腹。他又对我说,你不做外科医生可惜了。我笑不出来,但是也没有流泪。心里默默念着,好好珍惜……
      当我觉得不可能的时候,就会珍惜那种最后的感觉,甚至只是一种错觉。好比那个时候产生的我还是外科医生的错觉……可是,就像医学中有心肺复苏一样,死去的心可能会被唤醒。但是我通过考研这条路去当外科医生的心可以说是被电除颤那样的电流给击醒的。
      有很多关于医生的影视作品,比如《回首又见他》,这部片子我没有看过,第一次听到这个影片的名字是在大一下学期,那天晚上一个男同学拉着我到上医的篮球场上抽烟(我第一次抽烟),他告诉我他就是因为看了《回首又见他》才决定学医的,他想做一个像司马那样的医生;他那天还告诉我他喜欢上一个师姐。我当时没有他那样的感受,因为我的高考志愿是妈妈填的,我当时不想学医;也不知道喜欢一个师姐会是个什么样子。他喜欢的那个师姐我也认识,现在都是孩子他妈了,当然我那个同学不是孩子他爸。
      可能是因为相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感情。到大三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出现了这样的感情——我要做一个好医生。颓废的大三下学期,唯有这份感情可以算是一份收获。
      实习的时候看台湾拍的《大医院小医师》,讲的就是实习医生实实在在的生活,感同身受,我们整个班级都很喜欢。而大陆产的反映医生的片子,至少我看的都是垃圾!里面的东西很假、很矫情,因为那些演员没有生活。更不用说那些不是以医生为主角的影片了。
      最近看的一部反映医生的电视剧就是《白色巨塔》了。很有意思,两个医生主角,一个是内科的里见,一个是外科的财前。而我呢?前者打动人的是他的仁心、理想和信念,后者则是一个手术技术超群的医生,然而却一步步陷入权力斗争的泥潭,一步步滑向功利主义的深渊。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医生是为了所谓的‘练刀’而给病人开刀的话,和那些在犹太人身上进行人体试验的纳粹医生又有什么两样?”其实我并不讨厌财前这个人,可以说他的坠落和他所处的环境不无关系,他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走出来,但是直到他临死的时候,才最终回头。
      这次自然辩证法的考试是开卷,有一个题目,叫我们谈谈科学主义对医学的影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我们医生有了CT、MRI、PCR、PET等等先进的“武器”,我们甚至可以无需同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可以得出诊断;医生也习惯于翻看病人的化验报告、对着日光灯管看看黑灰白的片子,而不是摸一摸病人的肚子、听一听病人的心肺,当然更不会花上过多的时间和病人交流。当我们的病人被一项项生化指标、一幅幅X光图片异化成一个个数字、一个个符号的时候,医学本应具有的人性的一面到哪里去了呢?医学的去人性化与医学本身的目的背道而驰。医乃仁术,医学之目的在于人之利益。可是在高科技包裹下的医学却在一点一点地流失着它本应具有的人文精神,医学的人文关怀也随着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而淡化。医患关系的紧张,科学主义不是一点责任也没有的。
      医乃仁术,我们需要救死扶伤之术,但是在“术”这个字前面有一个“仁”字。我多次听过华山医院的顾玉东院士的讲座,他总是一再强调,不要以为是我们医生给了病人什么,恰恰相反,是病人给了我们很多。是的,他们给了我们很多。他们来就诊至少可以养活我们,病人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来就诊给了我们实践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病人才是我们医生的老师;他们更是医学发展的阶梯,没有一个个病例,就没有一部用血和生命写成的医学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给我们了信任——他们把自己生命完完全全地交给一个陌生人。这样的信任我们肩负得起吗?记得大四的时候组织顾玉东院士的讲座,送给他一束鲜花和一份纪念品,他婉言谢绝了我们送给他的纪念品,留下了那束鲜花,“我爱人喜欢鲜花。”
      做医生,尤其是一个外科医生,总会觉得自己亏欠自己的家人。汤哥(是不是应该改口叫EKGgg了)推荐的《再说一次我爱你》,看了之后,我想起了顾玉东院士说那句话时的神清,两鬓花白的老人默默地看着那束香水百合……
      我又想起了在中山医院青年剧社演过的一个小品《其实不想走》,一头是即将生产的妻子,一头是危重的病人,在产房门口的外科医生其实不想走,然而,他只能再次说一声“对不起”。
      的确,我们都会时不时地发发牢骚。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抱怨BT的老师、厚重的课本、无休止的考试、繁重的课业;工作之后则抱怨着微薄的收入,抱怨着没完没了的值班,抱怨着糟糕的环境,抱怨着负面的舆论报道,抱怨着繁重的工作,抱怨缺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抱怨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当然也会抱怨烦人的家属、很“作”的病人。但是我们选择了医学,也就选择了苦旅。
      We were born to suffer.
      作为一个医生,我想说的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样的信任是我们不能辜负的,这样的信任也是我最期望的……

相关热词:

上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06-2019 efanwen.com 医范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09023号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述职报告 | 职业规划 | 行政文档 | 入党大全 |
医学信息 医学范文 医学论文 学医之旅 实用范文 常用范文 简历范文 心得体会 医学合同 作文网